7月冲入ios畅销榜前十,单月收入4500万+的它究竟是款什么产品?
上个月《超自然行动组》官方宣布同时在线人数突破了100万。据点点数据显示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在上月最高冲入ios免费榜单第二,并且还进入畅销榜前十,这就引发了很多玩家的好奇心,它究竟是款什么类型的游戏产品?吸引的点在哪里?
《超自然行动组》这款去年7月开始内测、今年1月开始公测的游戏,一年间从“小破游”成长为许多玩家调侃的“炒孜然”,并在这个暑假迎来了爆发。
6月,在七麦数据的热门游戏下载排行榜中位列第六位,极速攀升16位。7月,在iOS游戏免费榜排名遥遥领先,最高跃升至第2,在“夏日庆典:精选游戏”榜单中被评为“史上最欢乐的组队恐怖游戏”。7月26日,同时在线人数破100万,跨过了一个关键的发展节点。
《超自然行动组》正式上线的半年来,巨人网络股价增长1.4倍,其中仅今年6月以来涨幅就超过了80%。从流连股吧的股民到上门调研的券商来看,巨人网络再度成为了“香饽饽”。《超自然行动组》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量?它的成功又将如何进一步影响巨人网络?
一
爆火密码
对一款游戏来说,什么才是灵魂?
答案自然是玩法。《超自然行动组》采用的是近几年很火的“搜打撤”:在游戏里,玩家们化身超自然公司的员工,与其他玩家组成“超自然行动组”,到古墓、遗迹等中式恐怖场景里“摸金”,边搜寻宝物边打怪,并在限定时间内撤离。
“摸金游戏我感觉都蛮容易上瘾的,可能有一种抽池子的快感,每一个棺材都相当于一个池子,上头!”有玩家表示。
除此之外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的火热还离开一个公式,那就是“中式微恐+强社交”。
鬼新娘、木偶、僵尸、古墓等国风元素,以及画面、音效等,构成了中式恐怖美学。但它又将恐怖感控制在刚刚好的范围内,在人物、道具等方面做了“可爱化”处理,让游戏能有乐趣但又没有那么难玩儿,有刺激氛围但又不那么恐怖。
同时,它的机制让玩家可以与朋友一起组团、一起摸金。有玩家拉闺蜜入坑,结果对方三天爱上,打得比她还勤快;有人在网上边刷攻略边呼唤小伙伴,“陪我玩”;也有人在网络上寻找同好,想一起摸金探险。
△《超自然行动组》被称为“史上最快乐的组队恐怖游戏”
“中式微恐+强社交”的空间有多大?
《第五人格》同样身处这个复合赛道。这个2018年上线的游戏一度面临玩家流失,随着逐渐注重娱乐性,降低恐怖元素,靠着用户裂变,成为了网易手中的“王牌”。有数据显示,七周年期间,其全球总注册用户数突破4亿,收入创新高。
相似的标签,让玩家与观察者不自觉将两者相比较。有玩家就因为相似的哥特画风,从《第五人格》转战《超自然行动组》,结果玩着玩着,发现遇到了很多类似的人。“玩的时候感觉跟《第五人格》有点一样,但是玩法很不一样。”
有报告显示,年轻人的精神能量,来自“兴趣”“关系连接”与“自我觉察成长”三座灯塔。其中,“兴趣”与“关系”的占比高居51.6%、51.2%。《超自然行动组》同时切中了年轻人的审美偏好和社交需求,点亮了最大的两座“灯塔”。
“搜打撤”机制,加上《第五人格》式的“中式微恐+强社交”,让《超自然行动组》在当下的游戏行业占据了一个独特的生态位,“四人组队探险”织就社交传播网,用“中式微恐”完成审美与兴趣狙击,最终在暑期这个节点引爆了年轻人的猎奇心。
二
运营鬼才
一款游戏能不能爆,取决于玩法与机制;爆得有多高,时间有多长,取决于运营。
《超自然行动组》有的已不只是“爆”。一方面,新玩家不断涌入,各个社交平台相关话题下都有着萌新求带的声音;另一方面,老玩家们热情不减,有人在持续上演“激情-平淡-激情”的戏码;有人一直激情不减,感慨“超自然给我下蛊了”!
甚至,赢过了有相似标签的《第五人格》。中信建投最新发布的一份研报显示,从Questmobile数据来看,目前《超自然行动组》日活达百万,接近《第五人格》;日均用户时长超130分钟,超过《第五人格》的2倍。
据《一点财经》分析,这离不开两个运营秘诀,一是高频更新、IP联名提升内容厚度,二是精准的运营与营销节奏。
△半年来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更新超过20次
上线半年多以来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保持了高频更新,比如4-6月相继推出新角色“逍遥”“薇薇安”“巫铃儿”“莉莉”,7月更新全新地图“昆仑秘境”,相继与“故宫里的神兽世界”、《中国景德瓷器厂》、叶罗丽、“小狗蛇点点”等联名合作。
高频更新与联动,提升了内容的厚度。广发证券在一份研报曾表示:作为组队题材产品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具备典型的Party Game核心特征,即多人协作的社交裂变性、低门槛的休闲娱乐性及强内容消耗潜力。
同时,它还有精准稳定的运营与营销节奏。
Party Game的爆发增长高度依赖暑期、春节等社交场。为抓住暑期这一节点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做了多手准备:一方面提前完成了服务器扩容和活动储备,为承接暑期流量高峰做好准备;另一方面自5月份开始加大营销投入。
比如5月份推出的“百万激励计划”,直接激发了玩家和内容创作者的参与热情;6、7月份,加大了各平台的营销投入,不少用户因为社交平台的广告下载成为新玩家,老玩家也感慨“小破游”也有钱了。
一份根据dataeye数据所做的《25年6月移动端游戏投放排行榜》显示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的素材数环比上涨了214%,涨幅位居前列。
此前《超自然行动组》一直在营销和买量上较为克制,更多将重心放在了游戏运营和内容上。随着更多角色、道具、地图的上线,它的前期“基建”基本完成,也开始注重营销投入,启动“内容+营销”双增长引擎。
随着DAU破百万,乘胜追击继续加大营收投入,推动“营销”引擎的更快速运转。在“内容+营销”双引擎的持续助力下,相信《超自然行动组》会向着下一个百万、千万DAU持续攀高。
三
巨人转身
这个暑假,起飞的不只是《超自然行动组》,还有巨人网络。
2025年1月23日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正式上线。巨人网络的股价遂即就开始了一轮上涨,随着6月暑期的到来,其股价再度开始起飞。7月10日收盘价为26.52元/股,相较今年1月份的最低点(11.19元),增长近1.4倍;市值一度突破500亿元,创下近六年来新高。
其中,暑期以来,其股价涨幅就达到了83.66%(5月30日-7月10日),并保持持续高位。有一直在关注巨人网络的股民感慨:“巨人网络,终于有点支棱起来了。”
这家由史玉柱于2004年创立的游戏公司,在资本市场上几度浮沉,由于新作品乏力,股价近几年长期处于低位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的出现,无异于一枚“强心针”。
在2024年初的公司内部会上,回归一年多的史玉柱提出精品游戏“六字诀”——会玩、好玩、耐玩,并强调:“未来能不能成功、能不能辉煌,其实就取决于我们有没有精品。”《超自然行动组》显然就是他口中的“精品”。
这个曾经靠着《征途》开启了中国端游免费商业模式的先河,以《球球大作战》开创了休闲竞技游戏品类的老牌游戏大厂,以《超自然行动组》证明自己拿到了新时代的有力竞争席位。
中期来看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为巨人网络带来的不只是资本市场显灵,还有业绩提升。
年初开始运营,这款游戏的流水从首月的54万一路增长,据sensor tower数据,今年6月,其月流水约为4998万元,环比上涨141%,半年上涨91.6倍。7月,据七麦数据,截至7月30日,该游戏iOS端近七日的日均收入为23万美元。
随着买量投入持续增加,其流水仍将持续攀升,并将带来业绩上的转化。有机构投资者认为,当前《超自然行动组》并未上线安卓渠道服,“产品利润率预计显著高于存量老游,因此看好该游戏自2025年起带来显著业绩弹性。”
长期来看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再次验证了巨人网络打造爆款的能力。
一它证明巨人网络摸准了年轻用户的脉,将用户群向下、向细分方向拓展。有数据显示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近四成的用户年龄为18-23岁。同时,中信证券援引Questmobile数据称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目前以女性年轻用户为主,女性占比高达57%。
随着游戏市场逐渐转入存量市场,挖掘细分市场成为各游戏厂商的竞争焦点。《超自然行动组》证明,巨人网络不仅能靠《征途》挖掘成熟男性市场,还能打开年轻市场、女性市场。
二它证明巨人网络拥有爆款孵化机制。史玉柱回归后,巨人网络内部进行了组织调整,砍掉了20款换皮手游,将资源向年轻创意团队倾斜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的团队就脱胎于《太空杀》项目,由95后主导。
目前,巨人网络还有多款游戏储备,其中面向不同细分市场的《五千年》《口袋斗蛐蛐》《名将杀》均已获得版号。《超自然行动组》之后,巨人网络下一个爆款还会远吗?
结语
随着政策和各地政府的支持,中国游戏有可能再度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。与2020年前不同,这一轮的增长不能只靠粗放运营,而要深耕研发与运营,挖掘用户的细分需求,并将其做到极致。
在长线运营的预期下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正步履稳健地在商业化与可玩性的平衡中飞速前进。正如史玉柱所说,只要尊重玩家,一款游戏可以活20年、40年。哪怕暑期的狂欢褪去,它仍然将在独特的生态位里屹立不倒,为Party Game,为《第五人格》等产品带来持续冲击。
产品分析:
一、市场&产品情况
【事实&数据】
(一)市场表现数据
点点数据显示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在2024年7月23日以《代号:超自然》为名开启抢先测试,并在7月28日才首次进入iOS免费榜排名。后来该游戏于今年1月23日当天,在iOS、安卓、PC端统一上线,并正式更名为《超自然行动组》。
《超自然行动组》在2月初春节档期间表现突出,iOS免费榜最高冲到16名,并连续4天排名在TOP20内。可是春节档过后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就快速回落至133名左右,但也开启了波动上涨的态势。直到6月暑期档前夕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一直排名iOS免费榜TOP10,并一度升至榜单第2的位置。
从畅销榜排名情况来看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正式上线之后才有付费内容,但初期收入表现平平,直到今年3月7日才首次畅销榜总榜,并排名第108名,随后约2个月时间内表现也不稳定。4月30日重回畅销榜之后,排名呈现持续攀升的态势,在7月4日畅销榜TOP10,目前维持在iOS畅销榜TOP20左右。
点点数据显示,截至7月31日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自开启付费内容以来累计预估收入(扣除平台分成)大约为7500万元人民币,而7月预估收入(扣除平台分成)就高达4579万,占比总量超过61%。
(二)用户情况数据
月活用户规模方面,QuestMobile显示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6月月活规模达386万,进入近一年新上线APP月活规模第5的位置,高于《胜利女神:新的希望》《无限暖暖》等人气产品。
在用户画像方面,百度指数数据显示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用户画像年龄层分布中,19岁以下的青少年用户占比高达46%,排名第一;而30-39岁用户占比约为28%,排名第二。40岁以上用户合计占比不及14%。
【DataEye研究院观点】
整体来看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初期表现平平,估计不少人会认为这又是巨人网络的又一炮灰。可是随后却呈现出低开高走的势头,从目前产品所展示的市场表现来看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或许已经成功的“翻身”。DataEye研究院观察发现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热度飙升肉眼可见,以至于出现了大量蹭IP热度的小程序,但截至目前《超自然行动组》并没有官方小程序游戏。
DataEye研究院认为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近期突然爆发或许有以下两个关键要素:
一是暑期档正值青少年流量顶峰。《超自然行动组》核心用户群体主要是19岁以下的青少年用户,而7月份处于暑期档流量顶峰,大量正值“暑假”的青少年玩家涌入,而且青少年玩家具有更强烈的从众心理,线下裂变带动更多玩家群体。
DataEye研究院观察发现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以中式恐怖题材为主,但是角色设计上主打哥特童话风格,或许也是作为吸引青少年玩家的关注的重要设定,企图撬动《第五人格》规模更大的青少年用户群体。
二是融入“搜打撤”玩法,尝试提升产品上限。从玩法层面来看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的核心玩法框架就是市场上比较热门的“搜打撤”玩法。一方面是产品融入“搜打撤”玩法让该游戏变得更具竞技性,可玩性也就更高;另一方面“搜打撤”本身就是一种复合型玩法要素,可以满足不同游戏需求的玩家,进而拓展了游戏本身的上限。
除此之外,《三角洲行动》的成功带货,让“搜打撤”玩法受众面持续扩大,市场上“万物皆可搜打撤”的格局正在形成。更重要的是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以“恐怖冒险+搜打撤”作为核心游戏框架,具有一定的差异化产品定位,并且避开了和《三角洲行动》《和平精英》等射击类“搜打撤”头部产品的正面竞争,使得产品有机会挖掘到更多“搜打撤”玩法泛用户群体。
二、买量情况
【事实&数据】
(一)投放趋势&投放量
DataEye-ADX投放数据显示,在测试、预热以及上线爆发阶段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效果广告投放,直到3月下旬才开始增加效果广告投放数,但日均投放素材量不超过200。
5月中旬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开始明显提升素材投放量,并呈现持续提升的态势。进入7月暑期档,相关投放素材量进一步提升,7月25日达投放峰值,单日投放素材量超过9000(视频+图片)。而在投放计划数方面,7月中旬之后计划数持续飙升,7月28日投放计划数接近5万(视频+图片)。
从广告形式来看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近30天投放素材量超过2.5万,其中信息流广告投放数约1.4万,占比达59%。
(二)投放渠道
《超自然行动组》近30天投放渠道TOP3分别是:快手联盟、抖音以及酷我音乐。其中快手联盟占比约36.8%,是项目组主要侧重投放的渠道。而抖音平台占比15.7%。
(三)创意素材
从创意素材层面来看,DataEye研究院整理了《超自然行动组》近30天高效素材TOP30的创意形式,如下:
具体来看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近30天高效素材的创意类型主要分为4个类型,分别是“类UGC短片”“游戏攻略/解说”“地图背景介绍”以及“游戏实录”。
其中“类UGC短片”占比最高,约为50%。这类素材主要是以短视频“营销号”的方式制作创意内容,相关素材会以更精简的方式突出游戏本身的特点,同时再通过种草、安利的方式推荐给目标用户。
“游戏攻略/解说”占比约为37%。这类型素材重点展示游戏内容基本玩法,同时配合旁白解说,以便加深目标用户的印象。而因为《超自然行动组》本身具有大量解谜要素,攻略向内容可以引起更多用户的兴趣。
“地图背景介绍”以及“游戏实录”这两类素材合计占比约13%。前者主要是介绍游戏地图的背景故事,使得整体游戏内容更加深度;而后者就是以玩家第一视角感受内容。
【DataEye研究院观点】
从买量投放营销层面来看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整体表现呈现出相对明显的差异化:
其一在素材投放层面,前期不投放,暑期档爆发。《超自然行动组》在产品上线爆发阶段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效果广告投放,直到产品上线后1个月多才开始进行一定规模的效果广告投放。而后进入暑期档,投放素材量进一步加大。
DataEye研究院认为,项目组以“测试-调优-爆发”作为营销策略,因此在长时间产品测试之后,更重视产品进入市场后的表现,以进行持续性的产品调优。随着产品持续打磨之后,集中于在重要节点进行爆发式投放,以收获更多对产品认可的核心用户群体,以保障产品在大流量节点的活跃。
其二在投放渠道方面,瞄准下沉市场的青少年用户。《超自然行动组》项目组以快手联名作为主要的投放渠道,反映出项目组对于下沉市场的青少年用户的关注。同时项目组也倾向于在短视频平台投放,其原因也是因为短视频平台多以年轻用户为主,符合产品用户画像。
其三在创意层面上,类UGC短片主导素材创意。《超自然行动组》高效素材创意类型,类UGC短片占比约一半,且相关素材的表现形式以短视频“营销号内容”为主。DataEye研究院认为,这样的创意素材可以围绕一个关键“要素”进行展开,利用“黄金三秒”法则让目标用户快速聚焦于产品的某一特点,例如《超自然行动组》会突出“第五玩家”的信息,以触达对应的目标用户。
另外,短视频“营销号内容”可以减少投放素材的“广告感”,让视频素材有更好的完播率,进而实现素材转化率的提升。
三、布局青少年人群,《蛋仔派对》的路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会重走吗?
【DataEye研究院观点】
整体来说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的排名飙升并非只是简单的融入“搜打撤+”玩法,让产品提升上限或者是跟随市场热度。DataEye研究院认为,更重要的是巨人网络本身的思路转变——布局青少年人群。
观察发现,巨人网络作为手握《征途》等经典IP的端游MMO时代大厂,似乎并没有死磕“征途IP”的中老玩家群体,反而是早早开始了新赛道押注和转型,挖掘、培养新的年轻用户群体。
比如,更早之前的轻松休闲《球球大作战》,后来尝试多人联机派对游戏《太空行动》,以及现在跟随市场热点的《超自然行动组》,都是瞄准市场上的年轻玩家。
如今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已经跑出,也反映出巨人在押注新赛道和转型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发展。同时,项目组也需要重视布局青少年人群的问题。
从产品层面来看,特定的节假日过后,《超自然行动组》大概率会出现活跃度下滑的情况,这对于一款大DAU游戏来说无疑是致命的——如何在产品淡季保持用户活跃,就是接下来的一个重要的课题。
从政策层面来看,青少年人群受到防沉迷限制,相应地也会发生各种政策性问题,导致产品存在运营风险。
总的来说,《蛋仔派对》所遇到的问题,随着《超自然行动组》持续走强,其也迟早会遭遇。因此巨人网络能否避开这些已知的“坑”,让该产品后续的路走得更加平坦?值得持续关注。